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 >  > 正文
湖北:“绿色”长江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2023-08-20 23:03:40
字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资料图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约1300年前,青年李白辞亲远游,船出三峡,两岸荆门山、虎牙山隔江相望,眼见这阔大的山水意象,诗人写下流传千古的《渡荆门送别》。

而今,站在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虎牙山俯瞰,一座高32米的白色灯塔静立,江面船舶川流不息。灯塔脚下,2022年新建落成的滨江灯塔广场,是这座旅游城市的网红景点之一。

位于宜昌市猇亭区的灯塔广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摄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来到宜昌。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殷殷嘱托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向领航。湖北拥有1061公里长江干线,是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近年来,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转折性变化;坚持向绿色要创新动力、要转型推力、要产业发展竞争力,“绿色”长江在荆楚大地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

几只江豚在水面嬉戏,扇形的尾部掀起朵朵水花。这是前阵子65岁的宜昌市民杨河在葛洲坝下游江段拍到的一幕。

2014年,杨河拍到了一度从人们视野中消失的江豚路过宜昌江段的踪迹。后来,他又拍到了江豚在不同场景戏水逐浪的影像。“登记照”“亲子照”“全家福”……每隔一两天,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都能看到江豚的身影。

杨河在宜昌葛洲坝下游江段拍到的江豚身影。杨河/摄

江豚被称作“水中大熊猫”,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昔日“化工围江”,今朝“江豚逐浪”,得益于宜昌江段长江水质和生态的改变。

8月4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宜昌市猇亭区。江边,一个梯形水泥石墩引人注目,上面标注着“猇亭区排污口封堵点”几个红色大字,落款“2017年8月”。

上世纪80年代,化工企业纷纷在猇亭落地,这里成为长江沿线有名的化工重镇。但随着烟囱厂房林立、砂石码头密布,威胁着长江生态安全。拥有丰富磷矿资源的宜昌市,一度陷入“化工围江”困局。

这是一个让当地人爱恨交织的产业。化工是宜昌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曾贡献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占全省化工产值近三分之一,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但粗放的生产方式,让母亲河生态环境风险加剧。

面对长江大保护的必答题,宜昌“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对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实施“关改搬转治绿”。

在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沿江景观带绿树成荫、生机盎然。作为大型精细磷化工企业,兴发集团累计投资近百亿元,拆除沿江生产装置,腾退出950米长江岸线全部进行绿化,建设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并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微电子和有机硅新材料。

“虽然经历了阵痛,但绿色转型催生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举了个例子:以前像生产肥料这种粗放式的化工,产品价值按吨算,如今开发的高科技化工产品每克价格可达5000元,“实现了产品从论吨卖到论公斤卖、再到论克卖”。

为突破“卡脖子”技术,兴发集团还联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12家单位共建湖北三峡实验室,推进绿色化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

兴发集团的转型发展,只是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宜昌市推动化工产业迈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精细化工占比提高到40%,化工产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朱汉洪介绍。

产业“含绿量”“含新量”更高

一批“含绿量”“含新量”更高的产业,同样迎来蓬勃发展。

8月4日,在广汽传祺宜昌生产基地,550余台机器人有序协作,对汽车进行智能化安装;52秒,即可下线一辆新车。“自2019年投产以来,我们加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向新能源科技企业转型。”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副总经理梁伟彪说。

广汽传祺宜昌生产车间,机器人对汽车进行智能安装。宜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当天19时30分,全球载电量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载着1000余名游客驶离宜昌港九码头。记者随船体验,船既无噪音和柴油味,也没有发动机的震颤。游客们纷纷走出船舱,夜观宜昌江景。

近年来,宜昌市修复长江岸线97.6公里,一批老码头迁址新建,旧址蝶变为网红打卡点。“白天畅游三峡大坝,夜晚欣赏滨江美景”,成为游客来宜昌的必游项目。

去年3月,“长江三峡1”首航。其利用清洁水电驱动,每年可替代燃油530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660吨,是一艘真正实现“零排放、零噪声、零污染”的绿色船舶。

“长江三峡1”游轮载着游客夜观宜昌江景。宜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艘游轮产自宜昌船舶工业园。国内首艘绿色智能万吨级散货运输示范船“理航渝建1”、工信部汉江120TEU纯电动集装箱示范船“华航新能1”等多艘“国字号”船舶,均在该工业园建成下水。

作为长江内河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宜昌船舶工业园地处枝江,园区9家造船企业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指引,园区企业加快转型发展步伐,逐步从传统燃油动力船舶转向纯电动、液化天然气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船舶生产制造。”宜昌船舶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制造”迈向“智造”。今年3月,国内首家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工作室在宜昌成立。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签约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将重点突破纯电动货运船舶技术瓶颈。

来自湖北省发改委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省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省会武汉获批成为全国第5个科技创新中心,全省拥有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均位居全国前列。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光芯屏端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级。

“黄金水道”上活力港城不断涌现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这条横贯而过的绿色母亲河,而今含“金”量不断攀升。

在荆州长江公铁两用大桥下,我国煤运大通道浩吉铁路穿江而过。自古不产煤的江陵县,因浩吉铁路与煤结缘。

江陵长江港口常年可停靠3000吨至5000吨级船舶,丰水期可达8000吨至10000吨级,港口集疏运体系日渐完善。眼下,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已成为浩吉铁路最大煤炭转运中心。从北方运来的煤炭,通过水运被分拨到湖北及周边省份。今年前八个月,基地煤炭中转量已达801万吨。

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基地码头,装船机正在作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摄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近年来,随着浩吉铁路等项目建成通车,江陵逐步形成“公铁水空”四位一体多式联运的交通网络。紧接着,华鲁恒升、华电江陵等优质项目接连落户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一个“投资过千亿、产值过千亿”的新高地在千年古城县江陵蓄势待发。

上游荆州松滋,坐拥23.92公里长江岸线,以及多个深水良港,是鄂西南大宗货物水、公、铁运输集散要地。

8月3日,在松滋港区车阳河码头,自动运行的桥吊,将集装箱从货轮上吊起,精准停放在无人驾驶电动集卡车上,再按照指定路线运往集装箱堆场。

这源于今年6月,车阳河港正式运行的5G智慧港口项目。依托北斗导航、毫米波雷达测距等先进技术,车阳河港延续十几年的传统码头作业和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工作人员操控手机App便可在线预约集卡车提箱作业,安全而高效。

背靠车阳河港区发展起来的松滋经济开发区,先后引进签约落户项目216家,投产企业134家,年产值300亿元。

江风徐来,一碧万顷。临港工业园区内,史丹利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依托黄金水道,一个新的“活力港城”正在这里崛起。

“湖北之腰”荆州,也不断向工业突围,焕发新发展活力。

通过发展多式联运为突破口,荆州加快完善码头、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长江黄金水道综合运输效率。2022年,荆州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5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12个,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家电、新型造纸等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荆州GDP增长6.8%,增速全省第一。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9个百分点。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标签: